京劇,中國的“國粹”、國劇,已有200年歷史,享譽海內外。又稱“皮黃”,由“西皮”和“二黃”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,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和昆曲曲牌。它形成于北京,時間是在1840年前后,盛行于20世紀三、四十年代?,F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大劇種。它的行當全面、表演成熟、氣勢宏美,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。另外,“京劇”也是一個網絡用詞,意思同“驚懼”。
京劇是流傳北京、河北、天津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一種戲曲劇種。在國外,它往往代表著中國的戲曲藝術,所以又被稱為“國粹”。京劇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,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。京劇之名始見于清光緒二年(1876)的《申報》。京劇音樂屬于板腔體,用和鑼鼓、胡琴(京胡)、京二胡、月琴等伴奏。主要唱腔有二黃、西皮兩個系統,聲腔為主的“三慶”,所以京劇也稱“皮黃”。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、四平調、高拔子和吹腔。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,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,其中除來自徽戲、漢戲、昆曲與秦腔者外,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。京劇較擅長于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、軍事斗爭,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。既有整本的大戲,也有大量的折子戲,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。
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”。
戲曲-京劇表演
戲曲-京劇表演
戲曲-京劇表演